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进度控制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土木工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4 22:45:4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1 概述

  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工程是三峡工程总进度计划网络中的关键项目,直接关系到二期主体工程的建设和首批机组发电等工期目标。其中大江截流是三峡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的转折点,二期围堰是二期工程顺利下河施工的挡水屏障。二期围堰由上、下游两道围堰组成,其轴线总长2515m、填筑总量1032万m3、最大堰高82.5m,防渗墙最大深度73.5m,且地质、地形条件极为复杂,技术难度极大,一直被列为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如何确保施工质量条件下的进度控制,是二期围堰工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2 控制性进度计划编制和实施简况

  2.1三峡工程总进度计划要求

  照国务院审定的三峡工程总进度计划,采用“五、六、六”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其主要控制性工期目标为:1993年10月工程开始准备,1997年底一期工程结束;2003年10月首批机组发电,年底三期截流,二期导流结束;2009年底三期导流结束,三峡工程完建。

  二期围堰作为三峡工程的重要导流挡水建筑物,按工程总进度要求,大江截流应于1997年11~12月完成,二期基坑应于1998年9月份抽干。而高质量完成大江截流,明渠必须按期分流通航,临时船闸必须按计划于1998年汛前通航,即两条航线按期开通是大江截流的两个必要条件。

  2.2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情况

  鉴于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项目在三峡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自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开始,即被列为单项技术难点进行专题研究。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阶段均对进度计划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逐步深入完善。本文以招标设计为准(即合同要求),选择21项主要工期控制点,以时间为序,比较各阶段进度计划编制及实际控制情况进行,见表2-l。

  不难发现,早期因对工程条件的研究还不太深入,许多技术问题还未明确,对工程的困难程度估计过于理想,计划编制工序选取过于简化。招标设计阶段,施工技术条件和方案已趋明朗,工序安排日趋完善。施工组织设计阶段,以招标设计为基础,在计划安排上本着提前准备的原则,工序安排尽量提前实施,争取主动。实际进度控制情况,虽在防渗墙及帷幕施工中进度有所滞后,但由于采取及时优化工序安排和采用合理施工工艺等措施,使基坑抽干这一最后工期目标仍顺利提前实现。

  3 进度计划及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项目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否达到了合同目标要求,计划编制是否合理,在工程完工进行后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选取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工程项目施工核心时段即从1997年9月10日预进占开工到二期围堰完工,以上游围堰施工为例,分析评价本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控制情况,为工程项目管理积累经验。

  文中以P3软件为工具,分别采用三峡工地实际施工生产率和设计生产率,以工程量作为资源驱控,对比分析了工程的进度控制情况。

  3.1生产率的统计和选取

  施工机械的配备选择,在招标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曾进行过多方案比较。由于围堰填筑和防渗墙施工强度大,宜选用大型土石方机械组合和快速造孔成墙工艺。招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生产中各种施工工序的高峰月生产强度表和各工序单工作面平均生产率分别见表3—1和表3—2。

  3.2施工工序分析

  通过分析计算,围堰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3-l。

  围堰施工主要工序是自两岸向深槽段填筑至防渗墙平台高程,然后进行防渗墙施工,最后将堰体加高至设计高程同时基坑抽干。其主要工序流程图见图3-2。

  

  图3-l 围堰施工工序逻辑关系图

  表3—3 二期上游围堰工程控制性进度分析对比表

  项目名称合同控制性工期要求招标设计计算进度*对比计算进度**优化计算进度***实际施工进度

  3.3进度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以1997年9月10日作为预进占段工程开工日期,以招标设计的控制性进度作为相应作业限制条件,以工程量作为驱控资源,分别选取相应的招标设计生产率和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