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15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4 10:30:18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成的以固定行政建制为对象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以项目管理进行企业施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内部配套改革;一方面是在工程项目上按建筑产品的特性及项目的内在规律组织施工。而且这一思路经过广大企业的大力推行和广泛推广,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大家知道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存在的重要弊端可以概括为“三个落后”:一是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方式落后;二是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方式落后;三是施工企业的生产要素固化,流动方式落后。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国有建筑企业一般都是按照行政层次建立了局、处、队的“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体制,绝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采用固定建制式的组织形式,对生产要素特别是对劳动者采取固定式,导致自有工人过多,均呈劳务密集形态,并以此来支配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施工生产管理。企业不是按照不同地域的工程项目需求来合理流动配置生产要素,而是采用拖家带口的投入方式,极大地浪费人、财、物等资源。正是这样的三大弊端严重桎梏了国有施工企业的生产力,使国有施工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无法同国际承包商竞争。但是随着1986年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和以后一系列与项目管理相配套的改革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深入,国家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标志着我国的建筑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机制转换、制度创新、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2.建筑业企业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从“项目法施工”到“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具有把企业导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意义,既能吸取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又能启动建筑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2.1 从实践创造和理论探讨上把“项目法施工”初期设想变为可操作的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并在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和成熟的阐述,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项目生产力论、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一种先进科学的新型管理模式,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对它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并在不断发展中。美、英、日等国早在六十年代初就着手研究并开始实施。

  对我们国内来说对实行项目管理企业改革,并注重与国际惯例接轨,始于1987年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的学习推广,真正形成气候是最近十年的事。何况许多企业在推行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也逐渐反映出来。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运行从开始就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十多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广大企业和热心项目管理的有识之士以及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满腔热情进行着潜心致意地探讨和研究。他们解放思想,各抒已见,充分展开不同意见的讨论,坚持真理,修正不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和充实项目管理的内涵。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的,比较系统并有一定深度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首次突破了建筑业是劳务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对项目生产力论的研究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其中包括:关于项目管理必须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理论;项目管理是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有效途径的理论;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管理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理论;推行项目管理必然实行两层分离,而两层分离又有不同内涵的理论;项目管理必须以“两制”建设为中心,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管理责任系统的理论;项目管理必须实行业务工作系统化管理的理论;项目管理要着力创造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作业层新型关系的理论;项目管理中必须把培养造就一支项目经理队伍作为战略任务的理论;项目管理必须创造企业内外部市场环境的理论;项目管理必须加强企业全面建设,坚持党政工团协同作战的理论等等。总结巩固这些已经形成并通过实践又行之有效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理论和做法无疑对我们进一步深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2.2 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部门能够不失时机地抓住建筑业企业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当中的矛盾及时地进行政策指导,建立和制定了以资质管理为手段的三个层次的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公司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队伍为依托,全民与集体(多种经济成分并举),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