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也谈我国监理企业如何迎接“入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5 12:29:19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是实现监理业务从施工阶段监理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监理走出国门,与外国监理公司一争高低的捷径。

  4.2.立足国内,瞄准国际标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服务,而服务的主体——人,是决定服务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跨度、深度加大,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型管理科学的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服务的自由化,监理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正逐步加剧,对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应该从我国监理业发展的战略上去对待和解决这一个问题。要注意培养一大批精通技术、经济、商务、法律、计算机、管理、外语知识,作风优良、思想正直的高素质“复合”型监理人才。监理工程师确认制对当时环境来说是及时正确的,但发展到今天,监理工程师队伍已初具规模,确认的方式应逐步取消;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制度应高标准、严要求,免试的规定也应逐步取消,增大《案例分析》的考试分值比重,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以及入世后与外界交流的增多,建议增加信息管理和外语的考试内容,今后,正规的考试应成为确认监理人员的主要途径。

  4.3.加强监理立法和执法,规范监理市场应该说,近几年,有关建筑方面的法律出台不少,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形成基本体系和框架,这对保证监理业的正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建筑市场有法不依的情况经常发生,在监理方面主要表现在:应该监理的工程没有委托监理;不按国家的监理取费标准支付酬金;监理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个别监理企业转包监理业务,出卖监理资质等。监理业要想稳步、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依法处理一批违法、违规者,努力净化监理市场环境,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生存、发展空间。

  4.4.加强FIDIC条款的学习,搞好推广应用工作FIDIC——国际工程师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已发表过很多重要的管理性文件和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得到世行、亚行等许多金融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据统计,从我国第一次在鲁布格水电站工程采用FIDIC条款开始的大约16年来,凡是采用FIDIC合同条款管理的工程质量都比较好。应该看到,我国运用FIDIC条款的工程很少,掌握条款的人不多,领导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不够,思想观念落后,这都给推广FIDIC条款带来障碍。因此,在我国工程项目中推行FIDIC条款是实现与国际接轨、保证工程质量、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监理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入WTO后监理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4.5.积极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ISO9000标准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通过认证,制定企业自已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事实证明,凡是通过严格认证的监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但国内认证采用的标准绝大多数均是ISO9000:1994(国内等同采用的标准为GB/T19000:1994—ISO9000:1994),现ISO9000:2000已发布,已通过认证的监理企业面临由ISO9000:1994向ISO9000:2000过渡任务;第二,现采用的ISO9000族标准主要是基于对有形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监理单位在采用时针对性差,要素套用困难,因此,针对咨询服务业制定一套标准十分必要。另外,质量体系认证应从严要求,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5.结束语

  中国加入WTO后,监理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年轻的中国监理业能否在这次极富挑战性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已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每个监理人的面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同时也应相信自已的优势,扬长避短,立足国内,进军国际,把握机遇,实现监理“跳跃”式发展,努力开创我国监理事业的全新局面。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