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政策动态 >> 正文
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建筑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22 21:01:28
水利的不同时期,仍必须依托于工程型水利作为其基础,脱离了工程也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就资源型水利的内涵来讲,它应当包括两个层次,即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水与各种资源(包括耕地和矿产等各种资源)都有一个优化配置的问题,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水资源自身(包括各种水源和水的多功能与综合利用等)和区域性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从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应当把它看成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看,在水利发展战略上,战略的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水的问题,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优先发展水利基础产业,结合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制度的创新,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力争在21世中叶基本上解决中国水的问题。

  资源型水利与工程型水利,从性质上讲工程型水利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是以水利工程数量为主体,资源型水利强调的则是在依托水利工程数量的同时,要依托资源的优势,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视工程的数量,更重视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建设,更重视工程的管理;重视工程措施,更重视非工程措施,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措施优化组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因为,过去防洪、灌溉和供水量的增长,主要靠传统措施,即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加来解决,而未来的防洪、灌溉和用水量的增长,已不可能全靠兴修工程来解决,而依靠科技创新将成为战略的重点,要走效益型、科技型、优化型、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是世界上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历史性的转变,也是中国走出水资源短缺困境的根本途径。总之,资源型水利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优化调度、节约高效、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二十字方针。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

  资源型水利的最终目标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或者称之为永续利用。这一概念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水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自我增值的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资源。因为水最基本的特性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动脉,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命脉。它涉及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具有除害兴利的双重作用,兼有公益、半公益性的特点,鉴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现代化的的同步,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就成为未来发展的焦点,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态势是十分严峻的,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或者说首要制约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以及实现“两个转变”(即体制 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解决好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问题,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三者用水的关系,这对加快我国水利建设步伐,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对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归纳了八大体系。

  1.以发展为主题,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条件较差,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都比较落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鉴于中国水情特点,水多成灾,水少为患,水赃贻害,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与世界上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的国家相比,中国治水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水球,保护地球首先保护水球,因为水是一切生命和环境的血液,既是人类生命之源、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能有效的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但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自我平衡构成威胁和破坏,而且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必须构筑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3.以人为本,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中国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的水情,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反差极大,南北和东西的人均水资源量可以相差十几倍和上百倍。因此,全人类都共同拥有,也共同保护地球,那么我们更应体现“资源共享、代内和代际公平”的原则,因此,从流域内和流域间(包括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有限的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水的利用在局部和整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