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前期设计 >> 正文
建筑设计实践中对光元素运用的认识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7 12:51:29
的通风问题。天窗的设计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每间展览室采用12个1m见方的方形顶窗,为避免阳光直射对展品产生的损害,结合展室四坡顶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态,设置可调节的阳光反射板,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明能耗。

  光是界定空间的要素,光的明暗边界作用是空间限定的基础,在展示空间序列设计中,各展室之间过渡空间不再设置直接光源,由此形成了在展示空间中,展览区域光线柔和明亮以突出展示主体;而反之展示功能以外的过渡空间则处在相对暗处,明与暗明确地界定了同一空间环境中展览区与过渡区的空间界限,巧妙地利用明暗进行建筑不同空间划分,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通过光元素的亮度交替带动了建筑空间的明暗变化,是人们在行进中因光亮变化的视觉差异而产生相应的心理起伏感受,使空间成为“流动的音乐”,以取得突出重点又引导人流的良好效果,使各区域之间形成合而分之的空间整体,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2.2 突出视觉中心,塑造空间主体

  光可以突出重点空间,形成突出的视觉中心。在设计彭德怀纪念馆过程中,运用光元素来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中心区域,序厅的空间氛围就是通过两种光元素营造出来的:一种是四坡顶集中的顶部采光,顶光随着时间的流动具有独特的运动性,光线的集中投射极大限度地强化序厅主体——彭德怀元帅雕像的中心感;另一种则运用了线性光源(即屋顶与墙体之间间隙中的水平投射光),水平光带的运用使坡屋顶似悬浮于结构框架之上,削弱序厅因体量呈现出的沉重感,体现南方建筑轻巧开放空间特点同时也渲染序厅空间环境的纪念氛围。而在湘潭师范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美术楼的设计过程中,门厅弧形屋面线性光元素的暗示导引和顶光的集中投射突出了美术学院独特的艺术氛围。

  2.3 呈现光影律动,营造艺术氛围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光影就是律动的篇章,斑驳的光影在建筑的墙面、地面上留下灵动的印记,给空间以活力。光与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有力的设计手段,如果离开了光影交织,建筑空间将会沉闷而缺乏活力,建筑材质无法充分表现其色泽与质感,所以运用光影可以使建筑空间的各部分之间产生强烈对比的同时达到完美的统一,光影也是建筑空间产生韵律与层次的捷径。中国传统园林中利用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曲径通幽”、“宁静致远”是中国园林的主旋律,通过假山、叠水、树木、庭廊来丰富光影变化效果,形成一种静谧、内敛、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意境之美。彭德怀纪念馆的空间组织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将光影透过树木、廊道、构架、栏杆等构件予以展示和倾泻,为展览过程带来律动与活力。结合墙、院、廊、窗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处理,吸收了富有湖南民居特色的坡屋和庭院的传统布局,通过小院、廊架、挑檐、花窗、孔洞以及缝隙,使房屋在梳理阳光的同时让参观者时刻能享受到一片荫凉。

  3、光元素运用的思考

  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办公建筑、餐饮建筑、展览建筑或宗教建筑都因其特殊的功能要求,极力挖掘着光的语境,光元素作为建筑整体因素的重要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对表达建筑思想、诠释空间内涵具有推动作用。光元素在空间塑造、序列引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效力,同时光元素还决定着色彩倾向,一天之间冷暖光色的笼罩使建筑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世界,创造出锦上添花的奇妙效果。另外,光元素也是塑造建筑材料质感表情的最有效手段,建筑墙面的砖石凹凸、钢材精致、玻璃折射、木质细腻等在阳光的映射下尽显质感效果,使建筑完美演绎得以升华。

  正如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所说:“我们由光所生育,通过光线我们感到季节的变化,只是由于光的指引我们得以了解这个世界,由此可以得出:物质是消耗了的光”。所以说,没有光就没有建筑,建筑设计中除了空间组合、色彩搭配、材质运用等方法之外,更多地要依赖光元素的创造,创造并不是一味地依赖人工光源和乱用光元素。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十分注重自然光元素与建筑空间的建构,他严厉批评呆滞的光环境设计,把泛滥着“光晕”的空间斥为“绝对的黑暗”,称之为“意味着空间的死亡”。人性化的光环境塑造是以“人”为前提,并非建筑或光本身,其潜在的效应是符合客观人的视觉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只要我们不断挖掘光的潜在效能,发挥光的自主语言,结合建筑主题,就能给观者带来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 李大夏。路易·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王建华。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