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15年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4 10:30:18
一是要按照项目经理五大素质(政治、领导、知识、实践经验、身体状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知识更新和再教育力度。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需要,今后项目经理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教育。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具有经济战略性的任务。按照建设部要求,我们组织了一些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新编了四本教材,优选了六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WTO基本知识、国家颁发的新法规和强制性条文、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以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承包等培训。目的是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知识层次和整体管理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懂法律、会管理、善经营、敢负责、有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新世纪管理人才。

  二是改革和完善项目经理资质管理,使项目经理资格认证工作既要和企业资质管理紧密结合,又要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建设部已经颁发了新的资质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要求企业资质要与项目经理资质紧密结合和挂钩,既坚持目前项目经理的分级管理,又要逐步按照专业化原则做好分类管理。这对规范建筑市场,实行项目管理者市场准入制度无疑是正确的。新资质共分三大类:特级、施工综合承包、专业、劳务分包,共计60个专业。所以,项目经理资质也将要做相应调整。但从今后发展趋势来说,项目经理不但要在分级、分类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加入WTO,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后项目经理人才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重点是强化对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训和考核,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也要逐步向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经理资质的管理应逐步弱化,更不能太细,太细容易捆绑项目管理人才科学、合理、有序地流动。

  三是探索和建立我国建造师注册制度,加快项目管理人才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今后应重点培养和提高项目经理的国际化水平。FIDIC条款就规定要审查项目经理的资质,要走向国际市场,还要通过国际项目经理资格认证。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和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营造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经理国际工程承包知识的学习和继续教育,逐步实现项目管理人才市场执业准入制度,使我国现有项目经理资质认证管理制度向符合国际惯例接轨的建造师注册制度转化。同时又要考虑如何把我国现有的一、二级项目经理通过知识更新和加大再培训力度,真正转化为与国际发达国家互认的建造师。

  4.10 建立和完善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企业党工团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

  社会主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同时又负有培养“四有”新人的政治任务,这是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再说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企业党工团的组织来实现的。一方面需要有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有效的保证监督;另一方面又要求党工团的组织设置与管理体制的变化相适应。这种新情况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探索内部配套改革实行两层分开的新型管理体制中,必须坚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坚持党政工团协同作战,以加强党工团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党工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把中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体系和新世纪深化和规范的发展趋势用简练的语言作以系统性归纳概括,使运行过程和规范化程序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操作性和系统性。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讲: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动态管理,优化配置,目标控制,节点考核”;运行机制是: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组织结构是“两层分离,三层关系”,即“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关系;推行主体是“二制建设,三个升级”,即: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升级,总承包管理能力升级,智力结构和资本运营升级;基本内容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要素)、信息、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管理目标是“四个一”,即: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市场经济、操作性强、比较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敢负责、作风硬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开发应用一代能较快促进建筑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有机构成和经济含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建设和总结推广一批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充分展示建筑行业科技水平和管理实力跨世纪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代表工程。

 << 上一页  [1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