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浅析市政工程的进度管理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0-12 22:25:21
利润都将作为施工单位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情况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的生产施工过程会出现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超期占用、企业的工作人员工资以及机械的使用费用增多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工程的预计利润有可能得不到实现。

  2.以费用工期为标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以费用工期为标准来确定项目的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单位在确定施工的目标时不会只追求速度,过快的速度往往会导致人员增加、使用超常技术、增大机械使用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使工程的总费用产生不合理的支出,因此,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以费用工期作为制定计划的标准。“短工期”、“低费用”的施工过程是任何一个施工单位都希望采用的,然而实际情况中,缩短工期会导致工程的直接费用增多,间接费用减少,若工期的选择不恰当,则会导致直接与间接费用总和的不合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考虑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具体关系,作为施工的目标的一个基础。

  3.以资源工期为标准

  施工单位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筹划时,将会根据施工过程中可以实际被调配的劳动力、施工设备、构配件、材料、资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筹划过程的确定。施工企业常常会出现一个难题,就是在受限的资源供给下怎样使工期最短。 “资源受限”与“工期最短”同样是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标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双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以免出现因为一种或多种资源受限而出现工期延时问题。

  (二)创建高效的团队

  高效的团队是保证管理进度科学的关键。最好是在一开始就挑选一支高效的团队参与建设过程,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在进度管理方面要以进度目标作为责任中心,合理分解进度目标,使各种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人。同时制订严格的考核体系,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以激发鼓励团队成员的工作,保证一支高效的队伍是成功的人力基础。

  (三)以进度计划为主

  进度管理的关键工作就是进行进度计划,计划的好坏将会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有的建设单位并不注重这方面工作,为了缩短工期随意进行进度计划,对工程项目有很大影响。一般说来,制定一份良好的计划要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在此基础上制订其他计划,例如劳动力、材料供应、机械需求、质量控制、资金供应等。

  (四)制订工程计划

  工程计划是项目进行的保证。这个计划要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业主、监理单位的工作,兼顾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建设方要拟定合理的工程项目总筹划,再反馈落实,并随时保证听取各方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定期检查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的计划是周期性的循环操纵,包括编制进度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计划的状况,纠正执行偏差等。施工进度是否合理,需要随时进行检查并且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施工进度中的检查是施工计划执行状况好坏的反馈和信息来源,是调整施工进度的依据和基础。首先,在工程项目的落实阶段,管理者要定期做好项目的检查工作,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有序行进。检查时针对每个小项目都要进行良好的协调,从源头上防止施工冲突。其次,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测状况,施工管理者要果断决策,采取正确的措施调整计划以保证正常的施工。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一般都采用网络计划的方式对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当得知实际的施工进度比计划中落后时,充分考虑到赶工的费用和压缩工期双方因素后,有计划地逐次压缩工费,最后实现不但赶上工期而且控制了工程费用的目的。

  (五)完善例会体制

  工程项目中的例会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实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施工单位的项目部最好每星期都召开工程例会,将一部分施工状况做一份详细的报告,让工程的管理者及时了解工程中的问题,同时做好快速及时的处理。另外,若时间充分,则可以开展进度难题的专题,对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内容收集讨论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完善的工程例会体质,是保证施工项目能按计划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语:

  城市建设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政工程建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见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将导致施工进度的紊乱和不合理,最终不能如期交付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市政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只有保证进度控制合理,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在进度管理过程中,要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可行的采取相应的举措,是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的基础,才能带来更好的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